提問者: VTEEN 2013-03-23 00:00
3。如果是交流信號,那為何耳機的左右聲道可以共用地線呢? 4。如果聲波負半周期的電流是從地線傳向正極,那么左右兩個聲道的信號都從地線傳輸,豈不是會打架? 5。如果是交流信號,為何接音箱的線還分正負?是為了保持同相的需要嗎? 6。從功放接出來到音箱的4條線(2
1、音頻信號是交流信號,但它不是單一的交流信號,而是很多個交流信號的綜合,所以它不是一個正弦的交流信號。 2、測量音頻信號的設(shè)備有很多,一般情況下,可用萬用表來測量,雖然我們平常用的萬用表所測量的頻率范圍有限,但還是能夠測出音頻電平的。這是因為音頻信號的頻率范圍雖然大16至20000Hz之間,但音頻成份最強的確在幾百到10000Hz之間,所以能夠測出大部分的電壓。當(dāng)然,最好的測量儀器是音頻測試儀,它可以看出音頻電壓的波形、振幅和相位,還可以看出多個交流信號是怎樣顯示在同一樣軸線的。 3、左右聲道是兩個放大器的輸出,是兩個回路,都是一端接“地”的對“地”的電壓,當(dāng)然可以共用一根地線。 4、不會。 5、是為了保證同相,這是因為在同相的時候,兩個音箱發(fā)出的聲強最大,如果接反相了,一個音箱發(fā)出的聲強是往外的,另一個音箱發(fā)出的聲強則是往的,這就削弱了聲音的強度。如果兩個音箱離的很遠,也可以不考慮同相的問題。 6、不可以。因為一般情況下,功放的輸出功率都是相當(dāng)大的,如果你的功放機是一個正規(guī)廠家生產(chǎn)的,那么它所標(biāo)明的功率都真實的,功率相當(dāng)強大。雖然它的輸端可以開路,但開路時它輸出的音頻電壓也是相當(dāng)高的,大部分可以達到70伏甚至100伏,而如果只接一只耳機,負載相當(dāng)輕,可以視為開路,這樣高的電壓加在阻抗只有32歐姆的耳機上,可能約有2至3個安培的電流通過,燒壞耳機是極有可能的。 功放和音箱的配接一定要講究一個匹配。即音箱的功率要與功放功率相當(dāng)或音箱的功率要稍大于功放輸出功率為好,這樣既不會燒壞音箱,又能使功放機得到最好的使用效率,并且音質(zhì)也好。 一個較好的家庭影院,除了要一個較大功率的功放機以外,還要有一對功率較大的音箱。應(yīng)用時,功放機的輸出功率可以小一點,這樣可以保證音質(zhì),一個功放機在輸出最大功率時,它的失真可能是5%或者是10%,而當(dāng)輸出功率在標(biāo)稱功率50%以下或者更小時,它的失真就會很小。而功率大的音箱在得到相當(dāng)小的音頻功率時,它發(fā)出的聲音的失真也是很小的。如果音箱得到的音頻功率相當(dāng)大,甚至超過了它所能承受的功率,即使不燒壞音箱,也會把音箱的紙盆線圈振壞,而使音箱報廢。
回答者:xiariditie62016-03-23 00:00
在擴聲系統(tǒng)中,由于傳聲器信號輸出線或音箱功率信號輸入線極性接反以及系統(tǒng)存在的相位失真等原因,會造成各種各樣的聲音反相位或相移問題。聲音相位關(guān)系的正確與否(尤其是反相),將直接影響聲音還原質(zhì)量。 但是,目前音響界似乎對
提問者: bruce0304 2013-01-19
如果你換喇叭或CD 音響 ,接喇叭時候喇叭的正負極接反了,就會產(chǎn)生相位出錯。汽車音響一大部分都是4聲道的,也就是4個喇叭 ,如果喇叭正負有的接對了有的接錯了,相位出錯音響音質(zhì)或受很大的影響。解決辦法:1.自己有基礎(chǔ)可以對
提問者: kdioYW92 2013-03-26
首先將主機上的音量控制全部放在中央位置,然后將音量開至80%,并將擴大機靈敏度關(guān)至最小,現(xiàn)在將電子分音器輸入增益調(diào)大置于中間,打開擴大機輸入增益約一增,然后加大電子分音器輸出靈敏度直到喇叭出現(xiàn)失直真的聲音,再降回一些。到
提問者:fugang9112013-04-22
不知道你說的“正負”到底是什么意思,是信號的極性,還是聲場的相位?如果是信號的極性,可以用雙蹤示波器檢測,加載一個單聲道的音樂或者直接給一個波形信號,就可以在示波器里看到。不過,一般的音響哪怕是雜牌,在廠里生產(chǎn)時已經(jīng)做過
提問者: fgSR336 2013-06-18
沒有下載的 我也苦找了好久 畢竟最金典的格式不是MP3 而是CD 我都花了幾百塊買
提問者: meripihka 2013-07-16
美輪美換 / 2012-01-13 汽車音響改裝時,即使換上了一套昂貴的汽車音響系統(tǒng),即使配上了高級的器材但如不進行系統(tǒng)調(diào)試,也很難有好的音響效果。音響系統(tǒng)調(diào)試的成敗建立在施工品質(zhì)上,如果安裝方式及布線途徑不正確,調(diào)試工
提問者:2013-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