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者:s557788x2013-04-30 00:00
空調配置可以說是達到了同級車中少有的高水準。它的全自動正負離子清新空調采用了一般家用高檔空調才具有的負離子除菌功能,具有消毒除菌和負離子調節兩種模式,可根據車內空氣的質量自動進行除菌和調節負離子濃度,給車內提供森林瀑布般的清新空氣。而這種配置,一般是在20萬元的中高級轎車中才有的。所以,騏達的空調配置足以吸引購車一族的眼球。而由于車的配置有別,騏達轎車不同配置的空調樣式也有所不同。現在,我們以其中一款的空調樣式為大家做一個簡單的使用解析。 首先,讓我們來認識一下什么是全自動正負離子清新空調呢: 在車內,分布著3個溫度傳感器,分別位于儀表版上(2個)和方向盤的左斜下方,我們應該避免將任何物體放置在傳感器上或其周圍,以免影響檢測效果。而全自動正負離子控制空調正是通過在通風器中加入離子調節乘客車廂中的空氣質量的。空調打開后將自動選擇兩種離子模式之一,即清潔模式和離子控制模式。當離子模式顯示在空調屏幕中時,“CLEAN”指示燈亮表示選擇了清潔模式,此時空調發出正離子和負離子清潔車廂內的空氣。每次開啟空調,清潔模式約工作15分鐘。當空調屏幕中的“ION”顯示燈亮時,則表示當前所選擇的是離子控制模式,此時空調會發出大量的負離子以調節空氣中的離子平衡。 再來看一下空調的具體操作方法: 幾個旋鈕的名稱如下: 1、進氣桿 2、空氣流量控制盤 3、風扇速度控制盤 4、溫度控制盤 5、除霜按鈕 6、A/C(空調)按鈕 進氣桿 空氣外循環 將進氣桿移動到最左邊,空氣從車外吸入 空氣內循環 將進氣桿移動到最右邊,空氣在車內循環 空氣流量控制: 旋轉空氣流量控制盤以改變空氣流量模式。 如圖二中的空氣流量控制旋鈕中所示,幾種空氣流量模式分別為(按順時針方向): 1、來自中央和側部通風口的氣流 2、來自中央、側部通風口和底部通風口的氣流 3、氣流主要從底部通風口吹出 4、來自除霧器和底部通風口的氣流 5、氣流主要從除霧器的出風口吹出 風扇轉速控制: 順時針旋轉風扇轉速控制盤,可以提高風扇的轉速。 逆時針旋轉風扇轉速控制盤,可以減低風扇的轉速 若要關閉加熱器和空調器,則把風扇速度控制盤旋轉到“OFF”(0)位置。 溫度控制旋鈕: 轉動溫度控制盤選定所希望設定的溫度,在中央和右側位置之間(紅色區域)旋轉控制盤選擇熱風溫度;在中央和左側位置之間(藍色區域)旋轉控制盤選擇冷風溫度。 除霜按鈕: 用于為車窗除霜或除霧。可視具體情況來進行風速和溫度的選定操作。 A/C按鈕: 空調的開關按鈕,當此按鈕燈為亮時表示空調已經開啟。 總體來說,騏達轎車的空調系統還是很不錯的,她的制冷制熱快,開啟空調時聲音也很小,同時功能也比較齊全。尤其是她的“全自動正負離子清新空調”十分符合當代崇尚健康的人們的需要,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 在這里還需要提醒您的是,空調系統每個月至少應該工作十分鐘。這有助于防止由于缺少潤滑而損壞空調系統。 以上就是本人對騏達空調系統使用方法的一個簡單介紹,希望能為您的購車計劃帶來一些有益的參考
回答者:adgddsg222016-04-30 00:00
在水溫正常后,將空調溫度調整至最高,打開室內循環開關,打開風扇,出風口就會有熱風了。
提問者:klRBIJAE08J2013-09-07
1.該車的空調鼓風機即使把風量旋鈕關上,在車輛啟動后也會處于很慢的運轉狀態,因此可以感覺到出風口有微微的風,如果此時感覺到風量較大說明風機的調速模塊有問題。 2.踩剎車的尖叫聲一般是由于制動片上較大的金屬顆粒造成的異
提問者:rehclh2013-06-01
汽車空調的正確使用方法: 1、人們都知道要在全封閉狀態下使用空調。對于汽車空調也一樣,在使用過程中若車門,車窗關閉不嚴,將使制冷效果不佳,而且還浪費燃油。 2、空調出風口方向隨意調。有的車主在使用空調時,不注意調
提問者:tjrenliu7802013-11-27
樓主,現在馬兒的內飾件大多是塑料的,裝配工藝又有不到位的情況,難說沒有異響。我記得我的馬兒開回家以后,一塊霧燈部位(現在11款的假霧燈位置)塑料塊和A柱的塑料板,都是我自己七按八按,最后才卡到位的。你平時行車的時候注意下
提問者:modd923672014-07-08
以你的收入來看購買此車不合適,如果想買20萬的車,年收入最低要10萬才會比較寬松,才不至于購車后較大影響生活質量。20萬的車,年保險約為8000左右,燃油以1萬公里百公里10升為例,燃油費現在93#汽油7元,就是7000
提問者:wangxianchao982014-08-06
我不知道你的車是什么車,但是根據你的說法,已經知道,那個塑料殼已經掉到鼓風機里面去了,所以才有響聲,不然開空調吹風是沒有響聲的,掉到鼓風機就好辦多了,因為大部分的轎車鼓風機都是可以獨立拆卸的,不需要抬儀表臺,所以去拆鼓風
提問者:zhouyu199302052013-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