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者:4THUIXnofr2013-10-15 00:00
內容摘要:現代立體構成研究的對象是一個綜合形態,而形態所屬的空間又是一個現實和抽象的概念,包括物理空間和心理空間。這種空間綜合形態不僅創造了現實與虛幻的物態,同時也賦予了我們廣闊的想象空間,正如中國傳統哲學思想中“天人合一”的基本精神一樣,這正是我們所要達到的一種高度統一與完美的境界。 關 鍵 詞:立體構成 空間形態 物理空間 心理空間 立體構成作為傳統基礎課程,基本上是遵循創始人阿爾伯斯的教學理論, 即不考慮任何其他材料,而是通過紙來研究立體的造型和空間關系。但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人們的觀念也在不斷地更新,對立體構成的教學要求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這就需要我們在立體構成課的教學中不斷地創新與發展,使學生在學習這門課程后能對設計觀念的認識有所擴展和深入,用一種空間的、視覺的綜合思想去看待設計,以創造更美的視覺環境。 一、空間與“形” 在立體構成課的教學當中,立體構成可以說是對平面、色彩與空間的綜合理解。研究的方向是追求有關形態的所有可能性,這就要求學生從理論上加強對造型觀念的認知,從諸多方面進行形態要素的分解、重構等視覺綜合訓練,從而加強他們對形態的全面理解和意識升華。作為形態這個研究的主體,我們除了對造型結構的把握外(區分形體、形象和形態),還應在構成造型的材質和空間環境的互動上重點加強訓練。現代的立體構成教育不再單純局限于一個物體本身,而是擴展到描述環境與物體的關系,所謂環境就是一個空間概念,包括物理空間和心理空間。每一件作品都應在造型存在于環境的對話中給人以視覺、聽覺、嗅覺等全方位的感受,就像一件雕塑作品或一座建筑一樣,它們的存在都應考慮到與周圍環境的呼應,它們的美因空間的自然狀態或人為的雕琢而變得更加燦爛。當前人類加強了對環境的保護,在設計方面向往一種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空間環境,這種創作觀念在設計中被廣泛推崇。例如美國著名建筑設計師賴特設計的流水別墅,充分利用地形、水體等自然環境,依山傍水,造型獨特,做到了建筑主體與自然環境的完美結合,流水別墅的建筑形態不是刻意強加于環境的,而是自然成長于環境,融合于環境的,是形態與空間環境相互依存的一個典范。在中國,“天人合一”是傳統哲學的基本精神,這正是體現了一種與自然和諧、親密的關系,即“意”和“境”的高度統一,這樣的“統一”也就是我們在立體構成教學當中應該強調的完整性之一。 因此,對立體構成中的空間體驗(對“形”的把握)就顯得尤為重要,它能夠為日后的專業學習及創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如果我們長期堅持,就可以將造型的研究推向更專業化、更細節化的高度。 二、空間與“態” 按照中國漢字的構詞法可知,“態”字有“心”字作底,意指人對某一事物的心理反應狀況。時至今日,人們對空間的概念不僅僅局限在三維空間當中,而是把人的意識形態也作為了空間的延續。一件好的作品能讓人產生無限的遐想,這種主觀的聯想是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 在東方,中國人以一種感性的意識形態,很早地意識到要認識完整復雜的世界,就必須要有一種精神的超越。在培養學生感受和認知事物的初級階段,重要的是加強對他們創意思維的訓練和潛質的挖掘,這個階段是關于立體構成空間的重要訓練課程。我們把這種意識形態的觀念可以分為客觀的空間意識形態和主觀的空間意識形態。客觀空間是指我們的作品本身和所限定的空間環境,這樣的一種形態是作者創造并客觀存在的;而主觀空間則起到一個互動的作用,即作品對觀者的心理影響。例如一個人在一間四壁涂滿紅色涂料的屋子里面,會產生一種壓抑、急躁的心理感受,這種感受便是主觀意識形態的反應。客觀的空間意識形態和主觀的空間意識形態的相互交錯,便構成了“空間綜合形態”的概念。 空間與時間是相對應的,在同一空間中時間發生變化時,空間就會出現疊加、多鏡像的錯綜復雜的表達方式。比如繪畫作品《下樓梯的裸女》,我們能清楚地看到杜尚對于純粹的繪畫語言的逐漸脫離,第一幅作品中從用色到形體,再到筆觸的運用都充滿著強烈的繪畫性和立體主義傾向,讓人產生無限的想象。作品中杜尚尋找有關速度的連續信息,并歸納成整體來表現,造成了空間的“顫動”,這就使作品產生了主觀能動性,給予觀者接受和體會作品的無限想象空間。這種創作思維讓我們在已經賦予的空間當中強化了一種空間延伸的意識,從而使我們對立體構成的空間的認識更加寬泛和自然。當我們處在同一空間和時間狀態下去看一件作品,我們可能會專注它的某一部位,這個物體、景象就會突顯出來,而周圍的物體、部位就會退后、縮小。由于客觀與主觀是交替作用的,當主觀要強調專注時,視覺就會作出相應的放大和調整,這就是藝術中的“夸張”原理。 視覺構成了一種心理空間的引導,也是作品構成當中的主體元素。所以,筆者在立體構成教學中,始終強調構成的物質主體,不僅僅因為它是一種視覺語言,更重要的是,它還展開了我們無限想象空間的一條思路。想象對于形態而言,是對那些作品的感知和再現,是物質視覺到非物質感受的移動和延續,這也是筆者在立體構成教學中希望學生能夠體會的要點。 此外,物理空間和心理空間都是我們要表達的內容,因為它們是一個整體。在立體構成教學當中,筆者更多強調的是一種感性、一種思維方式。立體構成的空間概念給了我們足夠的范圍去想象和創造,學生既可以再現寫實的物理空間,又可以構思抽象的心理空間,還可以創作虛幻的矛盾空間等等。 三、結語 作為一名設計師,如何創造出一個有價值的立體形態,很重要的是,設計師本身把握空間造型基本要素的能力和對這些要素及其組合規律的認識程度,這一點正是立體構成課所要學習的內容。當代設計的觀念重在創造價值,注重提出新的觀念、發現新的開始,那么教學更應具有一種前瞻性。在立體構成課的教學過程中,空間形態方面應該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啟發和思考。 參考文獻: [1]許之敏著《立體構成》[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年 [2]胡介鳴著《高等院校設計專業系列教材--立體構成》[M].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3年
回答者:tianyaya01022016-10-15 00:00
室內環境中人的心理與行為 人在室內環境中,其心理與行為盡管有個體之間的差異,但從總體上分析仍然具有共性,仍然具有以相同或類似的方式作出反應的特點,這也正是我們進行設計的基礎。 下面我們列舉幾項室內環境中人們的心理與行
提問者:xhr4223529792013-03-30
室內設計尺寸標準 餐桌較高而餐椅不配套,就會令人坐得不舒服;寫字桌過高,椅子過低,就會使人形成趴伏的姿式,縮短了視距,久而久之容易造成脊椎彎曲變形和眼睛近視。為此,日常使用的家具一定要合乎標準。 對于桌椅
提問者:yb95089eg2013-10-30
《數學教育心理學》心得之二: 學過的為何用不上? 我們經常埋怨學生:“教過那么多遍的題目,你怎么又不會做了?”該書作者對我們這個疑惑作了三個層次的回答。第一層原因:“對某項知識的記憶弱(不熟悉)”(138-141)。作者
提問者:lql4985472972014-09-21
五.知覺 (一)知覺概述 1)知覺的含義 知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事物的各個屬性,各個部分的整體的總和的反映。 知覺過程包括:覺察,分辨,確認。 知覺和感覺的區別于聯系: 聯系:①知覺和感覺都是人腦對
提問者:2013-05-18
肢體語言(body language)又稱身體語言,是指經由身體的各種動作,從而代替語言藉以達到表情達意的溝通目的。廣義言之,肢體語言也包括前述之面部表情在內;狹義言之,肢體語言只包括身體與四肢所表達的意義。
提問者:2013-08-31
吊頂裝修第一步做好吊頂裝修規劃 由于采光、遮擋管線等原因,許多房子都需要做吊頂。但是是不是每個房間都需要吊頂,做什么樣的吊頂,許多業主其實并不清楚。因此,為避免吊頂裝好后,對裝修效果感到不滿,業主們在裝修吊頂前,需要做
提問者:happywish0212016-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