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者:EpicFAILguy2017-01-16 00:00
汽車制動器中有兩種形式,鼓式制動器和盤式制動器。鼓式制動器是最早形式的汽車制動器,當盤式制動器還沒有出現前,它已經廣泛用于各類汽車上。 典型的鼓式制動器主要由底板、制動鼓、制動蹄、輪缸(制動分泵)、回位彈簧、定位銷等零部件組成。底板安裝在車軸的固定位置上,它是固定不動的,上面裝有制動蹄、輪缸、回位彈簧、定位銷,承受制動時的旋轉扭力。每一個鼓有一對制動蹄,制動蹄上有摩擦襯片。制動鼓則是安裝在輪轂上,是隨車輪一起旋轉的部件,它是由一定份量的鑄鐵做成,形狀似園鼓狀。當制動時,輪缸活塞推動制動蹄壓迫制動鼓,制動鼓受到摩擦減速,迫使車輪停止轉動.盤式制動器又稱為碟式制動器,顧名思義是取其形狀而得名。它由液壓控制,主要零部件有制動盤、分泵、制動鉗、油管等。制動盤用合金鋼制造并固定在車輪上,隨車輪轉動。分泵固定在制動器的底板上固定不動。制動鉗上的兩個摩擦片分別裝在制動盤的兩側。分泵的活塞受油管輸送來的液壓作用,推動摩擦片壓向制動盤發生摩擦制動,動作起來就好象用鉗子鉗住旋轉中的盤子,迫使它停下來一樣。這種制動器散熱快,重量輕,構造簡單,調整方便。特別是高負載時耐高溫性能好,制動效果穩定,而且不怕泥水侵襲,在冬季和惡劣路況下行車,盤式制動比鼓式制動更容易在較短的時間內令車停下。有些盤式制動器的制動盤上還開了許多小孔,加速通風散熱提高制動效率。反觀鼓式制動器,由于散熱性能差,在制動過程中會聚集大量的熱量。制動蹄片和輪鼓在高溫影響下較易發生極為復雜的變形,容易產生制動衰退和振抖現象,引起制動效率下降。當然,盤式制動器也有自己的缺陷。例如對制動器和制動管路的制造要求較高,摩擦片的耗損量較大,成本貴,而且由于摩擦片的面積小,相對摩擦的工作面也較小,需要的制動液壓高,必須要有助力裝置的車輛才能使用。而鼓式制動器成本相對低廉,比較經濟。所以,汽車設計者從經濟與實用的角度出發,一般轎車采用了混合的形式,前輪盤式制動,后輪鼓式制動。四輪轎車在制動過程中,由于慣性的作用,前輪的負荷通常占汽車全部負荷的70%-80%,因此前輪制動力要比后輪大。轎車生產廠家為了節省成本,就采用前輪盤式制動,后輪鼓式制動的方式。四輪盤式制動的中高級轎車,采用前輪通風盤式制動是為了更好地散熱,至于后輪采用非通風盤式同樣也是成本的原因。畢竟通風盤式的制造工藝要復雜得多,價格也就相對貴了。隨著材料科學的發展及成本的降低,在汽車領域中,盤式制動有逐漸取代鼓式制動的趨向.一般轎車使用的制動液,均為淺黃色至琥珀色透明液體。制動液體具有吸收周圍水氣的特性,常時間使用后,液體中或多或少攙有水份,易使制動液沸點下降,高速汽車制動強度大,制動過程中產生的摩擦熱,會使系統溫度升高。如制動液沸點太低,在高溫時蒸發成蒸汽,制動管路中產生氣阻,導致制動失靈。另外,制動液中水分過多,也易造成制動液變質,形成膠質和油泥沉淀物,腐蝕制動系統橡膠件。使用注意事項1、各種制動油不能混用,應使用專用制動液。2、一般每兩年更換一次。(大眾車系列)3、制動液屬易燃品,且對車漆有腐蝕作用,注意安全保管。
回答者:happysf932017-01-18 00:00
汽車制動系統有兩種,一種沒有ABS系統,還有一種是有ABS系統的,首先沒有ABS系統中存在的故障,或者踩剎車時感覺剎車很重,回回很慢,還有一種是剎車很軟,已近采到低了,但是在不放剎車的情況下剎車還會慢慢的下去。這前者是應
提問者:cincy2471242013-09-10
ABS系統的優點: 1.增加了制動時的方向穩定性,制動時仍有轉向能力。 2.在部分路面上制動可以縮短制動距離。 3.改善了輪胎的磨損狀況。 4.使用方便,工作可靠。 眾所周知:當車
提問者:zmx_夢寶01292013-03-23
汽車制動性一般指汽車的剎車系統的效能,一般有100公里-0的剎車距離(在汽車銷售中經常用到),還有汽車廠家經常在測試時用到的40公里-0的剎車距離等等,NCAP中還有干燥路面和濕滑路面的剎車性能等。當然如果再專業一定有時
提問者:dith4obai2016-12-23
總體因制動方式不同可分為三類。一,轂式制動系統。二,碟式制動系統。三,制動輔助系統。
提問者:anlian15802013-03-17
汽車的轉向系統:機械轉向:即沒有助力,完全靠人力操作轉向。動力轉向:即借助輔助力來操作轉向,助力方式可分為液壓和電子兩種。液壓助力:液壓泵產生的油液壓力幫助減輕轉向操作時遇到的阻力,助力能量能通過調節液壓閥進行調節,從而
提問者:lovecrow5212016-11-16
我覺得如果是入門了解的話,看一下《汽車工程手冊設計篇》,《汽車工程手冊制造篇》 這是汽車界上千名技術專家、教授耗時四年編寫的汽車行業工具書,很有權威。里面對于制動系統的結構和原理介紹的也比較詳細。 如果是要更深入的學
提問者:milky7192013-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