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者:yaoyuleht002014-11-19 00:00
一我要買手動的
二真皮坐椅
除了這兩點之外,我想知道這兩款車的發動機啊還有動力操控輪胎內部空間內飾等等哪個略勝一籌
更值得買
首先要說明的是,科魯茲SE并不是真皮座椅,只有1.8SX頂配版才是真皮的, 這兩個車論動力也就是半斤八兩,世嘉1.6的發動機老一點(就是愛麗舍307上廣泛使用的那款,2.0的發動機不錯),同等排量從參數和表現上來講不如科魯茲,但是,考慮到世嘉1.3噸和科魯茲1.4噸車重的區別,實際動力表現就日常使用來講,可以說沒區別。兩個車的1.6排量,MT來講,動力基本夠了,日常開開,偶爾加加速也不會有小馬拉大車的感覺,但如果是AT,就談不上任何駕駛樂趣了。既然你指定MT,那AT方便就不比較了。值得注意的是,世嘉是高轉速發動機,城市路段的話,可能優勢不明顯,高速表現會好點。 操控的話,兩個車底盤后懸掛都是半獨立的,但調校出色,操控方面,已經超出普通人日常使用的需求,當然,和福克斯等多連桿的后懸掛相比,在挑戰極限操控時有所不及,但那是賽道上的事。操控方面,也基本可以打個平手。 輪胎都是205胎配16寸鋁合金輪轂,胎壁世嘉是55,科魯茲60,基本沒區別,如果你想提高輪胎性能,可以考慮把錦湖換掉,成本原因,錦湖輪胎的抓地力很一般。 內部空間當然是科魯茲大一點,畢竟2685的軸距比世嘉的2610多了不少,實際乘坐時也確實能感受到科魯茲的大氣(相對世嘉而言)。 內飾的話就看你喜歡什么風格了,世嘉內飾比較時尚,有科技感,科魯茲的內飾和它的外觀一樣漂亮,我很喜歡,世嘉舒適型可能看起來比科魯茲SE的顯得有檔次一點,但科魯茲勝在做工精良(當然世嘉做工同級車里也不錯,只是個人感覺比科魯茲稍遜一籌)。 安全性兩個車在歐洲都是5星(世嘉沒碰,測試的是原形車C4,但車身結構都差不多),這兩個車的車身剛性是日本車所不能比的,當然,不是說日系車不安全,這和日系廠商的造車理念有關,就我個人而言,我還是欣賞歐洲車的安全理念。 同等價位下,世嘉的配置顯然比科魯茲高了不少,但科魯茲的整體外觀和空間卻是世嘉所不及,看你注重哪方面了。另外,相比較而言,上海通用的產品質量的穩定性和服務體系,相比雪鐵龍還是有一點點優勢的,但雪鐵龍的車又勝在保養周期較長(7500公里),這個要根據你自己的情況取舍。車無完車,只有合適自己的,取舍很艱難,也是種樂趣。 回答你補充的問題,世嘉兩廂和三廂,除了屁股,就幾乎沒區別了,動力、底盤都一樣的,當然內部空間也一樣,唯一的區別是三廂多了個屁股,能裝的東西當然會多一點,但兩廂車優勢在開口大,搬大件東西時有一定優勢。三廂的優勢在于多出個屁股,碰到追尾事故時,緩沖空間會大一點。至于像樓上說的什么90度彎道,我沒試過70過彎,也不想去試,就日常使用甚至是帶激烈駕駛而言,兩廂三廂沒區別,當然,如果你要挑戰彎道極限,那還是建議改裝車吧。實在不行,福克斯也比世嘉兩廂多那么一點點優勢。
回答者:verynice992016-11-19 00:00
支援一下吧,我用的寶來2012,告訴100公里油耗5.5-6個左右,市區在9個油耗左右。我現在跑了1W4,平均有效在8個油左右,我跑高速的比較少 安全性能相對這個價格的車來說是不錯的,今年年后在高速被人追尾,沒什么大礙
提問者:fzbe88562014-05-10
汽車自燃 可以是因為線路老化 短路燃燒 還有一種就是 渦輪增壓 在汽車碰撞中 破損發生自燃 像大眾的很多高檔車 有渦輪增壓的 在碰撞的情況下 很容易發生自燃 我看到過兩臺車自燃 一臺是大眾的途觀 一臺是沃爾
提問者:didi25012013-07-06
樓主每個人的觀點都有自己的主觀因素,答案僅供參考! 1、如果經常去農村說明您有特殊需要,如果從對道路的要求出發,我推薦你凱越。如果從車本身出發我推薦寶來和科魯茲(這兩款以您個人的喜好和年齡來定,我都開過,各有所長,同級
提問者:qq4541781002013-08-24
重量來說 2010款和2011款的兩廂世嘉1.68噸 相比 尼桑天籟 1.61噸。 可想而知安全方面你是不用擔心的。三廂的就不用說了,新世嘉都比10款和11款長,所以重量都比之前的重一些。 要說買車不得不提的就是
提問者:pan潘lin林yue2014-03-25
我開的就是世嘉1.6手動版的 東風雪鐵龍世嘉裝備了最新博世8.1版本的ABS系統,與其它版本相比 ,系統循環時間減小到 5毫秒,每秒鐘可實現200次剎車,反應更迅速,更有效避免追尾事故的發生,尤其是保證了車輛在高
提問者:yedhvq2013-07-08
兩個車我都有。。先世嘉1.6手動兩廂紅。后被朋友開車100碼追尾拖拉機。。兩車在原地360度原地挑頭。我坐副駕駛。。車子受傷嚴重。。我右大腿骨折了。其他地方沒有受傷。當時沒有系安全帶。兩個氣囊爆開。。世嘉的安全性是很
提問者:jjyywwcctv5201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