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童年時期 1881-1900藝術特點:以寫實畫風為主,色彩柔和,奠定繪畫基礎代表作品:《斗牛士》、《科學與慈善》2、 藍色時期 1900-1906藝術特點:作品初用藍色調,后又用粉紅色調,描繪充滿孤寂、悲愴的貧困者、殘疾人、江湖藝人等.屬批判現實主義范疇,含有濃重的悲劇成分和民族特色.代表作品:《藍色自畫像》、《人生》3、 玫瑰時期 1904-1906藝術特點:畫作用色變為輕快的粉紅;繪畫對象亦由藍色時期的乞丐、瘦弱小孩和悲戚婦女轉向街頭藝人、雜耍藝人及風華正茂的女孩. 色彩清新明快,筆法細膩,人物和景致刻畫得非常生動逼真代表作品:《拿煙斗的男孩》、《斯坦因畫像》4、 立體主義時期 1907-1916藝術特點:拋棄了西方傳統繪畫的造型法則,畫中沒有情節、環境描寫,只有幾個面的結構.不模仿客觀物象的表面情況下,同時繪出一個物象的幾個方面,并將拼貼方法引進繪畫.極端變形和夸張的藝術手法,表現畸形的資本主義社會和扭曲了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方面.代表作品:《亞威農少女》、《費爾南德頭像》;5、 古典時期 1917-1924藝術特點:開始對J.-A.-D. 安格爾精確而細致的素描感興趣,畫風也由立體主義轉向新古典主義.用夸張的手法表達了宏偉的氣勢,畫面注重寫實風格的表現.代表作品:《歐嘉的肖像》、《三角帽》、《海邊奔跑的兩個女人》6、 超現實主義時期 1925-1932藝術特點:以精細的細部描繪為特征,通過可以識別的經過變形的形象和場面,來營造一種幻覺的和夢境的畫面.代表作品:《沒有主人的鐵錘》與雕塑家貢薩列斯一起創作雕塑和鐵線結構成.作系列以女人頭像為題的攻擊性畫作,顯現婚姻危機,結識達利;7、 蛻變時期 1932-1945藝術特點: 以立體主義、現實主義和超現實主義手法相結合的抽象畫,劇烈變形、扭曲和夸張的筆觸以及幾何彩塊堆積、造型抽象,表現了痛苦、受難和獸性,表達了畢加索多種復雜的情感.代表作品:《紅色扶手椅中的女人》、《多拉·瑪爾的肖像》、《格爾尼卡》、《大自然的故事》8、 田園時期 1946-1973藝術特點: 仍然以立體主義、現實主義和超現實主義手法相結合的抽象畫為主,手法更加運用靈活嫻熟,畫面粗獷干勁,和諧統一.代表作品:《貢戈拉的二十首詩》、《卡門》系列、開始創作德拉克羅瓦的《阿爾及利亞女人》變奏系列、《斗牛系列》、《伊卡洛斯的墜落》、《草地上的午餐》變奏系列、《畫家與模特兒》、《流沙系列》、《塞萊斯蒂納》、《可笑的男人》
1、 童年時期 藝術特點:以寫實畫風為主,色彩柔和,奠定繪畫基礎代表作品:《斗牛士》、《科學與慈善》 2、 藍色時期 藝術特點:作品初用藍色調,后又用粉紅色調,描繪充滿孤寂、悲愴的貧困者、殘疾人、江湖藝人等。屬批判現實主義范疇,含有濃重的悲劇成分和民族特色。代表作品:《藍色自畫像》、《人生》 3、 玫瑰時期 藝術特點:畫作用色變為輕快的粉紅;繪畫對象亦由藍色時期的乞丐、瘦弱小孩和悲戚婦女轉向街頭藝人、雜耍藝人及風華正茂的女孩。 色彩清新明快,筆法細膩,人物和景致刻畫得非常生動逼真代表作品:《拿煙斗的男孩》、《斯坦因畫像》 4、 立體主義時期 藝術特點:拋棄了西方傳統繪畫的造型法則,畫中沒有情節、環境描寫,只有幾個面的結構。不模仿客觀物象的表面情況下,同時繪出一個物象的幾個方面,并將拼貼方法引進繪畫。極端變形和夸張的藝術手法,表現畸形的資本主義社會和扭曲了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方面。代表作品:《亞威農少女》、《費爾南德頭像》; 5、 古典時期 藝術特點:開始對J.-A.-D. 安格爾精確而細致的素描感興趣,畫風也由立體主義轉向新古典主義。用夸張的手法表達了宏偉的氣勢,畫面注重寫實風格的表現。代表作品:《歐嘉的肖像》、《三角帽》、《海邊奔跑的兩個女人》 6、 超現實主義時期 藝術特點:以精細的細部描繪為特征,通過可以識別的經過變形的形象和場面,來營造一種幻覺的和夢境的畫面。代表作品:與雕塑家貢薩列斯一起創作雕塑和鐵線結構成。作系列以女人頭像為題的攻擊性畫作,顯現婚姻危機,結識達利;7、 蛻變時期藝術特點: 以立體主義、現實主義和超現實主義手法相結合的抽象畫,劇烈變形、扭曲和夸張的筆觸以及幾何彩塊堆積、造型抽象,表現了痛苦、受難和獸性,表達了畢加索多種復雜的情感。代表作品:《紅色扶手椅中的女人》、《多拉·瑪爾的肖像》、《格爾尼卡》、《大自然的故事》 8、 田園時期 藝術特點: 仍然以立體主義、現實主義和超現實主義手法相結合的抽象畫為主,手法更加運用靈活嫻熟,畫面粗獷干勁,和諧統一。代表作品:《貢戈拉的二十首詩》、《卡門》系列、開始創作德拉克羅瓦的《阿爾及利亞女人》變奏系列、《斗牛系列》、《伊卡洛斯的墜落》、《草地上的午餐》變奏系列、《畫家與模特兒》、《流沙系列》、《塞萊斯蒂納》、《可笑的男人》
1、 童年時期 藝術特點:以寫實畫風為主,色彩柔和,奠定繪畫基礎 代表作品:《斗牛士》、《科學與慈善》 2、 藍色時期 藝術特點:作品初用藍色調,后又用粉紅色調,描繪充滿孤寂、悲愴的貧困者、殘疾人、江湖藝人等。屬批判現實主義范疇,含有濃重的悲劇成分和民族特色。 代表作品:《藍色自畫像》、《人生》 3、 玫瑰時期 藝術特點:畫作用色變為輕快的粉紅;繪畫對象亦由藍色時期的乞丐、瘦弱小孩和悲戚婦女轉向街頭藝人、雜耍藝人及風華正茂的女孩。 色彩清新明快,筆法細膩,人物和景致刻畫得非常生動逼真 代表作品:《拿煙斗的男孩》、《斯坦因畫像》 4、 立體主義時期 藝術特點:拋棄了西方傳統繪畫的造型法則,畫中沒有情節、環境描寫,只有幾個面的結構。不模仿客觀物象的表面情況下,同時繪出一個物象的幾個方面,并將拼貼方法引進繪畫。極端變形和夸張的藝術手法,表現畸形的資本主義社會和扭曲了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方面。 代表作品:《亞威農少女》、《費爾南德頭像》; 5、 古典時期 藝術特點:開始對J.-A.-D. 安格爾精確而細致的素描感興趣,畫風也由立體主義轉向新古典主義。用夸張的手法表達了宏偉的氣勢,畫面注重寫實風格的表現。 代表作品:《歐嘉的肖像》、《三角帽》、《海邊奔跑的兩個女人》 6、 超現實主義時期 藝術特點:以精細的細部描繪為特征,通過可以識別的經過變形的形象和場面,來營造一種幻覺的和夢境的畫面。 代表作品:與雕塑家貢薩列斯一起創作雕塑和鐵線結構成。作系列以女人頭像為題的攻擊性畫作,顯現婚姻危機,結識達利; 7、 蛻變時期藝術特點: 以立體主義、現實主義和超現實主義手法相結合的抽象畫,劇烈變形、扭曲和夸張的筆觸以及幾何彩塊堆積、造型抽象,表現了痛苦、受難和獸性,表達了畢加索多種復雜的情感。 代表作品:《紅色扶手椅中的女人》、《多拉·瑪爾的肖像》、《格爾尼卡》、《大自然的故事》 8、 田園時期 藝術特點: 仍然以立體主義、現實主義和超現實主義手法相結合的抽象畫為主,手法更加運用靈活嫻熟,畫面粗獷干勁,和諧統一。 代表作品:《貢戈拉的二十首詩》、《卡門》系列、開始創作德拉克羅瓦的《阿爾及利亞女人》變奏系列、 《斗牛系列》、《伊卡洛斯的墜落》、《草地上的午餐》變奏系列、《畫家與模特兒》、《流沙系列》、《塞萊斯蒂納》、《可笑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