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格爾尼卡》這幅震古爍今的畫,畢加索至多只能算是杰出的畫家。正是因為這幅畫,他才可以成為不朽的藝術家。1937年4月26日,德國空軍轟炸了西班牙巴斯克地區的一個毫無設防的小鎮格爾尼卡,共有1654人死于這次轟炸,全世界為之震驚。畢加索怒不可遏,憤怒地揮起畫筆,用了半年時間畫出了足以使他不朽的大型油畫《格爾尼卡》。在這幅曠世之作中,我們看不到與戰爭有關的大炮和軍隊,而是看到瀕死長嘶的馬、疲于奔命的腳、仰天呼號的人、死去的嬰兒和號啕大哭的母親以及漠然呆立的公牛……畢加索把這幕戰爭悲劇投入藍色基調中,淺青和淺灰在黑色的對照中表現了殘暴、痛苦、絕望和恐怖,也表達了正義者的抗議和吶喊。這幅畫充分展示了畢加索的表現技巧已足以駕馭大型時事題材,堪稱畢加索畫筆下的一部“史詩”。在納粹占領法國期間,一個德國軍官來到畢加索的畫室,指著這幅畫的復制品說:“這是你的杰作了?”畢加索漠然地回答他:“不,這是你們的杰作”
畫中表現的是1937年納粹德國空軍瘋狂轟炸西班牙小城格爾尼卡的暴行。此畫是受西班牙共和國政府的委托,為1937年在巴黎舉行的國際博覽會西班牙館而創作,是表現戰爭題材且具有紀念意義的作品。作為一個具有強烈正義感的藝術家,畢加索對于這一野蠻行徑表現出無比的憤慨。
額 因為德國人轟炸了格爾尼卡這個小鎮,畢加索義憤填膺的創作了這幅畫,所以說,如果不是德國人去摧毀這個小鎮,畢加索也不會畫這幅畫,這個小鎮的悲哀是德國人殘忍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