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主印象:外形很時尚內飾中規中矩動力很充沛油耗很經濟通過性良好優點:整車結構安全、結實,外形粗獷彪悍,通過性好,接近角和離去角大,離地間隙在國產自主中級SUV里數一數二。強悍的引擎提供了澎湃的動力,前置后驅結構確保了更大推動力。可供改裝的余地很大,乘坐視線很好,儲物空間充足。缺點:容易生銹,裝配相對有點粗糙,有個別部件不是很穩定,一些4S違規操作,導致消費者權益受損,車輛零配件供應不是很充足,需要等廠家生產以后運到4S后更換,一些維修技師不負責任或者本身技術層次欠缺,對車輛故障原因誤判,盲目拆解引起各種不良后果。零件價格偏高,整車售價偏高,缺乏有力的促銷手段。內部駕乘空間利用率不高,在頂配上居然看不到全景天窗、氙氣大燈和LED燈組,電子駐車也沒有。特別是側氣囊、兒童鎖等安全配置,仍顯不足。外觀:外觀在已經上市的家用SUV中全是徹底擺脫了長期以來很多廠商效仿的日韓形象,更多地融入了歐美尤其是西歐風味元素,時尚大氣,但尾部線條確實需要改進,不夠飽滿。外殼油漆恐怕可以首屈一指地薄了,這個油漆工藝江鈴全國領先,這么均勻還這么薄。內飾:內飾做工還算說得過去,相比個別合資型號也不差了。新車里面的味道沒有有些新車那么厲害。5座型號后排座席不能前后移動是一大欠缺,而且后排出風口位置過低,不能調節風量大小。空調全系手動,也是屬于落伍的,沒有花粉過濾功能。很奇怪座艙為什么不是上下一色,偏偏弄個黑白搭配,不是上白下黑就是上黑下白?特別是上黑下白給人感覺頭重腳輕。空間:駕駛員座席并不寬敞,有些局促的,后排副駕駛座席當然一樣了。除非座席后移;后排乘客席比較寬敞,如果坐墊能前后調整就完美了。配置:整車用料扎實,結構也是很皮實。安全氣囊卻被省略到最基本的要求,兒童鎖也沒有,這是很大的遺憾!只是不明白為什么超豪華的后排中間扶手沒有茶杯托?假如說這么大車頂安上個全景天窗,對乘坐者的確是種享受。座椅的皮質對我來說還是可以的,軟硬適中,駕駛席座席全電動調節也很厚道,帶電加熱也是人性化的重要進步,可令人費解的是居然沒有腰托,長時間駕駛,感覺腰部很酸,也許是江鈴響應“拉動內需”的號召并且減少疲勞駕駛的概率,存心沒有腰托好讓駕駛員到服務區就休息一下吧?動力:福特美洲獅2.4T高壓共軌柴油引擎提供了充足的動力保障,大腳油門下去,強烈的推背感立馬顯現。越野:22.5公分的離地間隙真的可以藐視常規路面坑洼或者臺階,輕松應對一些郊區或者工地的爛泥和碎石的坑洼路,對付一般的土石路就是這車的特長。脫困能力還算不錯的,26565R17AT全地形越野胎也是娘炮SUV無法比擬的,就是懸掛看上去有點孱弱。油耗:上海市區早晚高峰已經不再是堵車的特殊時段了,但這么個2噸半的小坦克能有9.6的油耗,真的不容易。經過加油清零以后,現在已經降到9.0,表現接近報道上描述的數值。舒適:乘坐過的親戚朋友基本上都很滿意,尤其是對后排乘坐空間和行李艙。
馭勝作為江鈴的首款乘用車,來自于的福特發動機,寬大的空間是馭勝最大的賣點。太極拳講究 松柔慢勻、開合有序、剛柔相濟。動作慢時,猶如小溪潺潺;動作快時又如閃電般迅速有力。而 今天試駕的江鈴馭勝S350有著與太極相似的特點:這種松柔慢勻體現在它的低轉速高扭矩上,輕 踩油門而迸發出的卻是強勁的動力;這種開合有序體現在它的非承載式車身上,較高的離地間隙 卻給人叱咤風云的感覺;而剛柔并濟在江鈴馭勝的身上隨處可見。江鈴汽車是商用汽車領域的絕 對老大,而它也試圖在乘用車市場占得一席之地。于是江鈴馭勝應運而生,馭勝是江鈴汽車的戰 略車型,它承擔著江鈴汽車“商轉乘”的重任。2010年底江鈴馭勝在北京上市,售價區間為 13.88-18.68萬元。經過在云南的顛藏之路自駕之后,江鈴馭勝帶給我們的剛柔并濟是一種怎么樣 的感受呢?從車身整體的縫隙處來看,縫隙還算均勻,車頂上方的行李架也絕非樣子貨,與整車 結合相當牢固。輪胎和輪轂方面,江鈴馭勝的輪轂采用了蓮花瓣形鋁合金輪轂設計,其采用米瑪 吉斯265/65/R17號輪胎,與整車氣質十分協調
您好。不同燃料的沒辦法比油耗的,只能說費用上哪個省一些,柴油的要省一些。希望能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