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江淮旗下的首款suv車型,瑞鷹自定名到測試車曝光再到區域內的試銷,一經露面引得車友熱評。之所以吸引了車友的關注,并非倚仗官方的大力度炒做,而是得益于他酷似韓國現代勝達菲的“賣相”。 眾所周知的曾圍繞老款勝達菲最終選擇江淮還是華泰落戶生產的選址事件,三方緋聞傳的熱鬧非常,幾經周折最終被華泰現代收入旗下。但為何瑞鷹與勝達菲如此之像?難道是韓國現代的折中之策?據相關消息靈通人士透露,在初期江淮曾經生產過小部分的現代勝達菲,但因為最終落戶華泰現代,生產被迫終止。之所以最終成型的瑞鷹如此相似與勝達菲,不排除江淮獲得了勝達菲車身外觀以及內飾組件的模具生產線,進而在適當改進之后,極似勝達菲的瑞鷹隨即誕生。 以上給出的瑞鷹與現代勝達菲的“近親”關系,通過圖片的比對,我們可以發現兩者從車身流線設計具體到車前兩側翼子扳、側裙邊設計、組件,包括腰線在內,可以說兩車并無實質區別。之所以說瑞鷹后續進行了適當修改,體現在前隔柵、大燈的組合之處,近似克萊斯勒的鍍鉻車標嵌于中網之上。仔細看他的頭燈,無疑體現了當下國產suv模仿豐田霸道的做法,黑底、分腔式的設計,倒也算耐看。來到車身尾部,這是瑞鷹體現自主且帶有借鑒嫌疑的明顯之處,注意他的透明尾燈組合,是否會讓你想起雷克薩斯的rx300? 采用發光二級管設計的高位剎車燈,較同級國產suv常見的燈泡設計,無論是在反應時間還是醒目度上,都有一個不錯的提升效果。圍繞瑞鷹的外觀部分,細看鈑金的表現,雖不能以多精密的縫隙控制去形容,但在你一番比較且用手指去試探他的鈑金處理平滑度之后,你就會感覺瑞鷹的鈑金更像是一款在售多年的成熟車型。無論是發動機蓋接縫還是后備箱關閉之后的縫隙,都控制的較為均勻,而且沒有明顯的突起、瑕疵之處。 與適當修飾的外觀設計相比,瑞鷹的內飾設計包括用料在內,可以說與勝達菲并無不同之處。依舊有那熟悉且看似另類的車窗空調出風口、斜坡狀的電窗、后視鏡控制組合。在你打開瑞鷹車門的一霎那,不自覺的會有股柴油車的氣質散發出來,仔細回味這應是他深灰色的內飾色調造成的,而這同樣也是勝達菲選擇的色調。一方面深色可以緩解因為用料、做工而帶來的粗糙感,但隨之而來的是一種沉悶感。說到瑞鷹的做工、用料可以說在現階段的同級suv中表現上乘,首先以他前中控平臺為代表,表面材料都選擇了仿皮質材料包裹,而且內部采用發泡處理,用手按壓可以感覺到軟化的彈性。回頭看內飾取材,以中控面板的貼面舉例,環顧車內,多數部位用到的還是灰色以及黑色的硬塑料,而且是那種表面經過磨砂處理后的,好在不錯的裝配工藝,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前者帶來的塑料、粗糙感。 以上提到了瑞鷹的外觀及內飾設計、做工的表現,轉眼咱們來談談國人為之看重的配置。當然,我們不管是看現代還是提自主,“高配”路線可謂兩者共同的賣點。瑞鷹也不例外,僅從配置層面去挑他的短處,還真是有點困難。首先此級別下的四門電動車窗、電調后世鏡,包括安全方面的輔助ebd系統的abs剎車防抱死系統,在瑞鷹身上皆以標配出現。而同級車型不多見的自動空調、電子羅盤、倒車雷達、電動內藏模式的天窗,你同樣可以在瑞鷹身上按需找到。可顯然高配的表面下,仍有取材廉價甚至是粗糙的本質。看他的真皮座椅,無論從皮層厚度還是質感去評價,都屬于底層表現,而且沒有透氣孔,對于因換氣不暢造成的乘坐舒適感下降也是不言而喻的。 可十方向調節、并且帶有腰部支撐調節的駕駛位座椅,在國內自主suv車型還屬少見。 深度足夠的中央儲物箱和車內前排兩杯托、后排伸縮雙杯架的設計,加上后備箱分格收納,可以看到瑞鷹的人性化和車內空間利用方面是有不錯表現 ... 展開 的。 對于一款suv而言,動力匹配至關重要。打開瑞鷹的發動機艙可以看到與瑞風出奇的相像,但采用了液壓挺柱的支撐機構。jac的標識印在發動機保護罩的醒目位置,但基于這款2.4l橫置的四缸發動機而言,他的核心技術仍為現代,換句話說與瑞風搭載的2.4l發動機從輸出指標看,完全相同。整體結構仍為頂置雙凸輪、四缸16氣門設計。只是因為與瑞風車型間的差異,廠家在針對這款發動機進行調校時,適當的進行了改進。具體體現在,低速扭矩的轉速輸出區間相對瑞風進行了下調,讓其具備了1500轉開始發力的表現,而瑞風扭矩的真正發力要在3000轉以上的區域。在實際的駕駛過程中,從靜止下踩油門感受發動機聲線,依舊還是瑞風那般的尖刺。上路之后,這款發動機與他配置的手動五速變速箱配合還是比較默契的。低速下發動機的響應比較靈敏,無論提速還是轉速攀升,都讓人滿意。只是在3000轉過后,升二擋繼續嘗試提速時,這時發動機響應敏感度明顯下降,“肉”感漸漸體現。且在整個試駕的過程中,瑞鷹的噪音控制表現尚可,只是發動機那特有的尖刺、廉價感實在讓人難受。 收起
(參數配置 圖庫)作為江淮汽車自行研制開發的國產運動休閑車,外觀的整體設計思路源自于轎車,同時增添了更多的時尚元素和休閑氣息,韓國設計師不遺余力作大手筆的著墨,使其外形極具動感,形成更多的視覺沖擊。整個車身造型時尚,線條流暢,一氣呵成,是一款絕對在霽霽名車中可以抬頭挺胸神氣十足的汽車。燈具的設計是車身一大亮點,前一體式煥彩鷹眼前大燈,氣勢奪人;晚上開車,主動式燈光組合系統更讓人寬心。鉑金質進氣格柵,魅力獨具的精致安全車身大包圍與保險杠整合在一起,簡潔時尚,而且契合度頗高,配合輪眉的外拱,整體感覺更為硬朗,更為和諧統一。車尾頂端有一個尾翼,在視覺上相當協調。 內里很體貼 相對于國產SUV車型來說,瑞鷹2.0的內飾相當講究。記者一直認為,國產車固有的一個詬病,就是劣質的材質加上難聞的氣味,瑞鷹討巧地避免了這一點。車內色調以淺色系為主,高雅而內斂,可以有效緩解視覺疲勞,避免情緒的大起大落。車型略寬,車內空間寬敞,標準2+3五座設定,乘坐非常舒適;后排座椅可以4:6分折,可躺臥休息或運載行李物品,還可靈活組合出多種不同的載物形式,方便而實用。做工在同級車中亦有可圈可點之處,最明顯的就是面板之間的接縫處理細膩柔和。 防滑織物座椅舒適體貼。中控臺功能性較好,功能鍵布置簡潔實用。瑞鷹配置在同級別車型中占有一定優勢,可以說是博采眾長,16英寸鋁合金輪輞、ABS+EBD、智能遙控中控鎖、四門電動車窗、電調可調外后視鏡、自動恒溫空調一應俱全,全景天窗從最前端一直延伸至后排乘客的頭頂,這使瑞鷹贏得了駕乘者更多的稱贊。另外,瑞鷹的引擎蓋是有液壓支撐的,抬起輕便省力。數字顯示倒車雷達,可以根據與障礙的遠近發出不同頻率的“嘀嘀”聲,只要觀看車內的后視鏡便可安全快捷地倒車,并同步數字顯示間距,給我這樣的新手在泊車時帶來很大方便。細節設計也很到位,一觸式眼鏡盒、分隔式手套箱、中央控制臺固定式杯架、帶票夾的大尺寸遮陽板、中央面板上方的儲物托盤,控制臺的后側儲物盒和煙灰缸,座椅后背袋、車門內飾板儲物盒、可分隔行李存放空間的行李廂,行李網及掛鉤、行李遮簾、行李墊、野餐托盤等配置一應俱全,讓你不得不感慨設計師的體貼入微。 動力猛似虎 瑞鷹2.0采用4GA1發動機,DOHC雙頂置凸輪軸,SFI多點順序燃油噴射技術,排量達到2.4L,其最大功率為100千瓦,最大扭矩為193牛N/M。據專業人士講,SUV耗油量大的缺點成為它進行市場拓展的瓶頸,“油老虎”的稱號也使得諸多SUV迷望而卻步。瑞鷹2.0版小排量在動力性與燃油經濟性之間達到了完美平衡,環保經濟,也符合了許多SUV迷的愿望。通過駕駛感受到這款發動機的性能和匹配真的非常理想。扭矩輸出不錯,整個過程帶動有力。通過液力耦合獲得合適的驅動力,保證了車輛的平穩性與通過性,就算大腳油門起步,依然不會出現普通兩驅車型那樣的抬頭現象。 在同樣擁有2.4瑞鷹的通過性、穩定性、安全性等良好特性下,瑞鷹2.0將驅動型式由2.4的四輪驅動調整為兩輪前驅的方式。這樣的配置方式,帶來的優勢是減輕了車身的重量,使發動機功效完全按照轎車的傳動方式進行工作。由此帶來的加速性能和操控性能更加優越,轎車化的舒適感受更加明顯。 別看瑞鷹的車身如此扎實,整車重量有1噸多,然而在城市里,瑞鷹的油耗并沒有外在看出來的那么猛,在經過了混合路面的測試之后,整體的油耗僅僅在8L左右。這也顯示了2.0在油耗上的優勢。結合其市場細分定位來看,2.0明顯更為側重城區駕駛,對于坑洼路面,則顯得沒有2.4的輕松,所以2.4瑞鷹的四驅系統顯然具有更為廣泛的 ... 展開 路面適應性。(李臻) 在推出了2.4排量的全時四驅版本不久之后,瑞鷹2.0在深圳上市了,價格不足12萬元。對于熱愛越野的消費者而言,無疑是非常大的刺激。因為不僅從外形,到內在品質,瑞鷹都屬于中級SUV價格區間的精品,因此從2.4L到2.0L排量,瑞鷹都蘊含了強大的后發力量。從今年上市之后,瑞鷹的銷量就不斷攀升,在經歷了短時間的考驗之后,瑞鷹如同雄鷹一般,快速虜獲消費者的心。 收起
國產SUV 仿韓車型 質量很一般 做工粗糙 還不如陸風和長城
新款瑞鷹在原有造型基礎上做了一些調整,去掉四輪輪眉,整體車身線條更加簡潔流暢。其中前臉的變化最大,前進氣格柵采用了大格柵設計風格(俗稱大嘴),正中的五星LOGO更大更明顯。前燈采用了兩個大燈在下,轉向燈在上的組合結構。后保險杠采用分體式結構,可以滿足多種顏色的個性搭配需求,給喜歡DIY的瑞鷹車主們提供了個性化選擇。江淮集團共推出4種新顏色整車,以滿足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瑞鷹T動版(2.0T)擁有207mm的離地間隙,接近角和離去角也分別達到了27度和24度。同時,瑞鷹T動版的安全側傾角達35度。加上配備的ABS、EBD、雙安全氣囊、電子預緊式安全帶、車門自動上鎖裝置、兒童保護鎖、電子防盜、車身防撞鋼梁等安全配置,為車主的行車安全保駕護航。內飾改成淡色內飾,空間夠用。一分價錢一分貨,做工上的一些小毛病可以忽略。總體上來說,在同級別的車型中占有一定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