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斯萊斯公司(Rolls-Royce)是著名的豪華汽車生產商和世界最大的航空發動機生產商之一。 勞斯萊斯以一個“貴族化”的汽車公司享譽全球的。年產量只有幾千輛,連世界大汽車公司產量的零頭都不夠。但從另一角度看,卻物以稀為貴。勞斯萊斯轎車之所以成為顯示地位和身份的象征,是因為該公司要審查轎車的購買者的身份及背景條件。曾經有過這樣的規定:只有貴族身份才能成為其車主。該公司的創始人羅爾斯和羅易斯兩人的出身、愛好、性格完全不同,但對汽車事業的執著和向往,使他們成為一對出色的搭檔。 勞斯萊斯汽車公司是由亨利·萊斯(henry royce)和查理·史蒂華特·勞斯(charles stewart rolls)合作,在1904年創建的。大眾于1998年購買了英國的勞斯萊斯轎車有限公司。 勞斯萊斯汽車的標志圖案采用兩個“R”重疊在一起,象征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體現了兩人融洽及和諧的關系。 勞斯萊斯的標志除了雙R之外,還有著名的飛人標志。這個標志的創意取自巴黎盧浮宮藝術品走廊的一尊有兩千年歷史的勝利女神雕像,她莊重高貴的身姿是藝術家們產生激情的源泉。當汽車藝術品大師查爾斯·塞克斯應邀為勞斯萊斯汽車公司設計標志時,深深印在他腦海中的女神像立刻使他產生創作靈感。于是一個兩臂后伸,身帶披紗的女神像飄然而至。 “亨利·萊斯先生,見到您我深感榮幸!1904年5月4日,在曼徹斯特大陸酒店的大廳里,查理·勞斯先生一邊這樣說一邊緊握住終生合作伙伴亨利·萊斯先生的手。正是這次會晤埋下了汽車史上的一段傳奇的種子——兩年后,第一輛勞斯萊斯轎車誕生了。 查理·史蒂華特·勞斯(charles stewart rolls)和亨利·萊斯(henry royce)第一次握手距今已100余年,根據兩人于1904年簽訂的協議,萊斯先生負責造車,而勞斯先生則負責賣車。兩年之后二人的公司正式合并,立志生產“世界上最好的汽車”。 『幻影敞蓬版的外觀』 在此之前,出身貧寒的電氣工程師亨利·萊斯嘗試了各種辦法,他先從改裝一輛二手德科維爾(decauville)起步,但最終結果令人失望。在幾個朋友的幫助下,他決定自己制造一部汽車。這輛車與法國車有諸多相似之處:1.8升的雙缸發動機,三擋變速箱,末級扭矩齒輪傳動。萊斯先生的努力引起了來自倫敦上流社會的勞斯生先的高度重視,作為英國汽車俱樂部的創始人以及panhard公司的代理,他很快就與萊斯先生達成了協議,世界上最著名的雙“曠標志就這樣誕生了。 最初的勞斯萊斯與其競爭對手相比具有兩大特點:制造工藝簡單、行駛時噪聲極低,這兩大優勢很快就成為勞斯萊斯的經典。第一輛真正的傳奇之作“銀色幽靈(silver ghost)”誕生于1906年,它首次露面于巴黎汽車博覽會,其金色鐘頂形散熱器非常引人注目,直到今天這一造型依然是勞斯萊斯不可替代的設計元素。除了獨特的外觀,“銀色幽靈”還擁有領先于時代的技術:強制潤滑;7升六缸發動機輸出功率可達48馬力;最高車速達110公里/小時,這在當時絕對是一項世界記錄。不過當時的勞斯萊斯本廠只生產底盤,大部分整車都是由倫敦的巴克爾(barker)公司為其實現優雅的車身組裝。 萊斯先生設計制造的發動機具有動力輸出均均以及杰出的耐久性這兩大突出優勢。1907年由倫敦汽車俱樂部的評委們主持,進行了一次別開生面的測試,一輛勞斯萊斯不間斷地行駛了24000公里,整個過程中汽車的維修費用只有3英磅。四年之后一輛”銀色幽靈”又創造了另一項紀錄:從倫敦到愛丁堡往返,以四擋行駛,百公里平均油耗只有11.6升。 正是這種樸實無華的設計制造理念使勞斯萊斯的產品取得這些驕人的成績,但在另一方面公司也因此對任何技術創新都持懷疑觀望態度,擔心不成熟的新技術會影響其產品的可靠性。例如,直到1919年勞斯萊斯轎車才裝上啟動電機,而其競爭對手早在5年前就已經采取了這項技術;此外,公司直到1965年才開始采用承載式車身。這一謹慎態度充分表明勞斯萊斯公司更信任汽車技術中的經典,至少在外形設計上是一直堅持這種做法。 『幻影的外觀』 而在其它方面,勞斯萊斯公司卻領先于時代: 比如公司的商業負責人克勞德·約翰遜(claude johnson)先生很早就意識到,為了保證本公司產品在市場上的領先地位,僅靠產品自身的優良品質還遠遠不夠,必須向客戶提供連續不斷的售后服務才能進一步培養他們對品牌的忠實度。早在1908年公司就決定由本公司的機械師定期上門為客戶進行車況檢查,同時還建立了一個培訓專業司機的學校。這種經營模式在英國境外也取得了空前的成功,5年之后巴黎、柏林和馬德里都出現了提供專業服務的維修廠。勞斯萊斯著名的天使像——“飛翔女神(spirit of ecstasy)”就是在這個時期誕生的。法國伯利歐(beaulieu)地區的貴族蒙塔古(montagu)二世提議設計師查爾斯·塞克斯(charles sykes)以自己的秘書埃莉諾·桑頓(eleanor thompson)小姐為模特創作了這個標志。 『幻影元首級的外觀』 1910年勞斯先生不幸在一場空難中去世,而他的伙伴則因健康原因隱居在法國南部,不過他繼續領導著勞斯萊斯公司的設計工作。一般人都認為在兩位創始人相繼離世之后,勞斯萊斯公司的車標從紅色變成了黑色,但這種說法卻有悖于事實:根據權威的歷史資料記載,公司啟用新的車標只是為了讓整車風格顯得更加莊重。 此外,勞斯萊斯只生產豪華車的說法也不屬實。1922年的經濟大蕭條曾迫使公司生產新車型twenty,這是一款排量只有3升的六缸汽車,售價僅為ghost的三分之一。但這款經濟型勞斯萊斯并不走運,7年之中只生產了不到3000輛。在1925年取代ghost的phantom命運則截然不同,這款勞斯萊斯的第二代產品有多項技術創新,例如三擋和四擋都帶有同步器,此外還采用了獨到的懸掛和傳動裝置。
勞斯萊斯汽車公司是由亨利.羅易斯(F.Henry Royee)和貴族C.羅爾斯(C.Rolls)合作,在1904年創建的。大眾于1998年購買了英國的勞斯-萊斯轎車有限公司。 英國的賓利家庭于1912年收購一家進口法國跑車品牌-DFP公司,并將其改名為“賓利”,并以設計制造運動車為主。賓利運動車在1923至1929年期間的勒芒24小時汽車賽中大獲成功,但由于不善于經營,1931年由羅爾斯.羅伊斯(勞斯萊斯)公司將賓利公司買下。賓利作為勞斯萊斯的運動型轎車,現在全球已達到約60%的產品份額。賓利豪華轎車與勞斯萊斯車型的區別在于運動型車身版式、偏緊的行駛結構調校和更大的功率。他更多的是為了滿足富有的年輕人追求高速駕駛樂趣的需要 .現在他屬于寶馬汽車公司.
賓利獨立時期 當時在英國有一群富裕的汽車愛好者,他們有個別名叫做「賓利男孩」,就是因為他們對賓利的愛用和狂熱,塑造賓利高速與高貴的品牌形象(這些人分別是Woolf Barnato、Barney Barnato、Henry Birkin爵士、George Duller、Glen Kidston、S. C. H. "Sammy" Davis及Dudley Benjafield博士)。當時Barnato駕駛著賓利6.5 L和Le Train Bleu火車比賽時先由坎城到倫敦,結果他獲勝。此後賓利6.5 L又稱Blue Train Bentley。多虧那一群車狂駕駛賓利製造的車在全歐洲參賽,這一家座落於Cricklewood的車廠贏得了1927年到1930年連續四年的利曼24小時耐久賽。當時賓利最大的競爭對手是來自法國的布佳迪,兩邊都以製造跑車和賽車聞名,但布佳迪強調輕量而賓利卻強調耐久性核鈑件的紮實度。當時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車款是;賓利4.5 L又稱"Blower Bentley",因為它車頭那具外露而又相當醒目的機械增壓器非常有特色。但當時真正最出名的賓利車款是具有賽車血統的—賓利6 L。它是出現在007原著小說中占士邦所駕駛的車(不過007電影中一次也沒用過賓利的車)。 賓利先生在1925正式成為公司的主席,他一人掌控所有的經營權,賓利的業務也可謂蒸蒸日上?墒呛镁安怀=洕罂只攀沟盟前嘿F的產品銷售直線下滑。最後在1931年只得將車廠賣給勞斯萊斯。其實當時勞斯萊斯是賓利的勁敵之一,而賓利的8 L比當時所有型號的勞斯萊斯車都好。 與勞斯萊斯合併 勞斯萊斯把所有賓利的車款都併到齊下的型號之中,所以在兩家公司合併之時,勞斯萊斯和賓利除了前頭的標誌不同,其他地方都差不多,而且每一臺賓利的定價都比勞斯萊斯便宜。在1980年代時勞斯萊斯決定將賓利回歸性能本色,產品出現較明顯的區隔,賓利車系除了高檔之外,性能和操控也較強勁。賓利在勞斯萊斯旗下時最為人稱道的車款就是Continental。這個車款曾經在1952年到1965年發售,在1992年又重回市場,直到2003年才結束生產(到了大眾集團時代,Continental又再度復興,並成為主力車款),不過在90年代末勞斯萊斯和BMW積極合作,相較之下賓利就一直維持6.75升V8引擎加掛雙渦輪的設定,外觀也沒有很大的改變,賓利可說是被冷落。 併入大眾集團 在1998年勞斯萊斯以及賓利都被大眾買下(其實大眾根本不想買勞斯萊斯,不過當時有勞斯萊斯汽車公司內部有條款規定,這兩家公司不得只購買其一,要不然就放棄交易),大眾擊敗覬覦勞斯萊斯已久的BMW。不過因為自90年代末BMW就一直在供應賓利的V8引擎和勞斯萊斯Silver Seraph的V12引擎零件。所以交易後製造分配並不單純,而且大眾並沒有勞斯萊斯品牌使用權,因為勞斯萊斯飛機引擎公司是其所有者,它卻將品牌使用權賣給了BMW。. BMW和大眾最後協議;大眾會製造兩個品牌的車直到2002年,而自那之後BMW就可以獨家製造勞斯萊斯的車。而在大眾也會逐年減少對BMW供應的零件之依賴。事實上BMW也只會供應零件到2003年。
- 1
- 2
- 3
- 4
- 5
- 6